近期,多個社交平臺上,均出現“創業型”、“打拼型”的“釀酒姑娘”短視頻。這些來自不同賬號的短視頻,多數粗制濫造,內容漏洞百出,危害或超過“替父賣酒”的虛假宣傳。
這些賬號發布的短視頻,呈現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:放棄年收入10多萬元的“店長”、“事業”,到仁懷開辦酒廠;研究生畢業后,回鄉釀酒;為了生活、幫弟弟籌集彩禮,到酒廠釀酒。
在這些視頻中的“釀酒姑娘”,主人公無一不是青春靚麗。畫面中,她們或在車間踢糟、鏟糟、上甄,或推車、接酒、撒曲、打掃衛生,也有穿行酒庫和生活場景。
“釀酒姑娘”們的故事和辛勞的畫面,博得很多人關注。有的視頻,評論超千條,轉發量多達數千次,瀏覽量過萬。
但是,略知醬酒釀造或稍有勞動常識的人,都會看出破綻。在這些視頻中,除了穿旗袍、裙子鏟糟、踢糟,坐在糟堆上休息,趴在三輪車上睡覺,不會拿握工具等低級“穿幫”場景,更有往正在上甄的酒甄內倒水、注水的畫面,嚴重違背了醬香酒的工藝要求。
甚至,還有的視頻中,主人公衣著暴露,還有意做出不雅動作。還有的,搬出了“外籍女徒弟”,坐上糟堆作秀。
相關人士指出,這些短視頻粗制濫造,純粹是為賣酒而策劃的低級噱頭,演技拙劣。“事實上,傳統大曲醬香酒在釀造過程中,是絕對不允許向糟堆、酒甄中加水的。同時,為確保發酵和衛生,工人也不會坐在糟堆上休息。”他說。
此外,這些視頻的文案也錯漏百出。比如,某宣稱“研究生畢業”的主人公,文案稱“96年30歲釀酒”;某自稱“釀酒六年”的主人公,文案稱“二十斤高粱四斤醬酒”;某賬號文案含有性逗內容。
醬香仁懷編輯部梳理發現,這些視頻號的注冊主體,除極個別是酒企,多數是百貨經營部、傳媒公司、咨詢機構,發布地包括海南省、云南省、廣東省及貴陽市等。而從展示的產品看,不少視頻中的產品包裝上無生產廠家、地址,或是“發霉酒”,甚至打著藝術幌子的不雅包裝畫面。
不僅如此,這些“釀酒姑娘”既不說酒廠名稱,也不說酒廠地址,且存在“一人飾多角”現象,身份令人生疑。比如,某位主人公的視頻,出現在不同視頻賬號上,不僅身份一會是“放棄年收入10萬‘店長’”,一會又是“勤奮好學的酒二代”,就連姓氏都有兩三個。
通過運用新工具、新方式,占領新陣地,展示醬香工藝、傳播產區文化、帶動產品銷售,是企業適應新常態的好舉措。一批酒企正在努力學習,生產出一批有感情、有內涵的短視頻,對宣傳和傳播產區美名,發揮了作用。
相關人士指出,近期,某些自媒體賬號推送的“釀酒姑娘”,以及其它類別的短視頻,大多是低劣營銷行為,有的毫無下線。由此,也可以推斷,這些“酒廠”的產品,品質堪憂,誠信堪憂。
相關人士說,分析賬號及視頻信息基本確認,其策劃者、運營者和主人公,絕大多數來自外地。這些賬號,為了吸引眼球,較早年“替父賣酒”、“悲情賣酒”虛假宣傳更過,應當引起行業和相關部門高度警惕,防止對產區聲譽和產業健康發展造成傷害。
本文轉載來自醬酒仁懷公眾號,版權歸醬酒仁懷公眾號所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