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時間9月7日23時32分,將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——白露。
“蒹蒼蒼,白露為霜,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詩經中的《蒹葭》,讓白露節氣多了一份浪漫。
白露-轉涼
白露,是秋天第三個節氣,根據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的記載:“水土濕氣凝而為露,秋屬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氣始寒也”。
暑氣漸消,秋意漸濃,玉露生涼,丹桂飄香,赤水河畔,一片清爽。
白露不僅名字美,白露時節更美。
赤水河畔的文中酒業,在秋天里也平添了幾分秀色!
全景圖橫屏看,效果更佳。
白露-農忙
白露時節正值秋忙之際,“白露節,莊稼地里不得歇”。
此時醬酒專用的紅纓子糯高粱進入收獲期,田地里到處都是農人忙碌的身影。一簇蔟高粱,漲紅了臉,笑彎了腰,等待著酒匠們的檢驗。
只有通過感官檢驗和理化指標雙重考核的高粱才能被收至酒廠。經過五年的歷練,它們將化身為瓊漿玉液的優質醬酒。
白露-酒香
季節更替,周而復始,從不停歇。
季節性生產的醬香酒也是如此,一個月一個小周期(輪次酒),一年一個中周期(釀造周期),五年以上一個大周期(從投料到成品)。
這些天文中酒業正在進行六輪次酒的取酒。一年生產周期已經接近尾聲,已經經過七次發酵的酒醅,淀粉已經被用去很多,產量和三、四、五輪次的“大回酒”自然無法比擬。
作為“小回酒”的六輪次酒也有其特點,醬香好,以味見長,帶著舒適的烘焙香、堅果香。與前幾輪次的花香、果香形成互補,經過組合后能帶給醬酒更平衡的感受和更豐富的風味。
白露-補養
白露節氣民間有“收清露”的習俗,唐代醫學家陳藏器在《本草拾遺》中載:“秋露繁時,以盤收取,煎如飴,令人延年不饑。
“無根之水,集天地之靈氣”的露水是否這么神奇,尚且需要現代科學的檢視。但白露進補是很有道理的。白露之后,氣溫逐漸下降,“白露身不露”,就是說不能一味地貪圖涼爽,也到了要進補的時節。
蘇州有“白露鰻鱺霜降蟹”的說法,鰻魚有虛補養血的功效,而白露正是鰻魚肥美之時。
白露養生的重點在養津潤燥,時令食物紅薯恰是對應的美食,舊時農家有白露節吃紅薯的習俗。
白露-思鄉
“戍鼓斷人行,邊秋一雁聲。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”——杜甫的《月夜憶舍弟》
在白露的秋夜里,邊塞的鼓聲,孤雁的哀鳴聲,讓大詩人倍感思鄉——月色還是故鄉的最為明亮。中國自古有依戀故鄉的情愫,當游子背井離鄉,漂泊無依之際,白露節氣遷徙的鴻雁就成了特別的情感寄托。臨近中秋之際,反反復復的疫情,也阻斷了很多人的歸鄉之路。
在這里,我們為您送上祝福:
白露時節,進補靜養,愿君安好,莫忘添衣!
感謝關注文中酒業,我們將持續更新白酒相關資訊。